解析 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
解析 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
Python 中一切皆对象。因此,你所看到的一切变量,本质上都是对象的一个指针。
就是当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(指针数)为 0 的时候,说明这个对象永不可达,自然它也就成为了垃圾,需要被回收。
1 |
|
引用计数
局部变量
1
2
3
4
5
6def func():
show_memory_info('initial')
a = [i for i in range(10000000)]
show_memory_info('after a created')
func()函数内部声明的列表 a 是局部变量,在函数返回后,局部变量的引用会注销掉;此时,列表 a 所指代对象的引用数为 0,Python 便会执行垃圾回收,因此之前占用的大量内存就又回来了
全局变量
1
2
3
4
5
6
7
8def func():
show_memory_info('initial')
global a
a = [i for i in range(10000000)]
show_memory_info('after a created')
func()
show_memory_info('finished')新的这段代码中,global a 表示将 a 声明为全局变量。那么,即使函数返回后,列表的引用依然存在,于是对象就不会被垃圾回收掉,依然占用大量内存。
函数返回
如果我们把生成的列表返回,然后在主程序中接收,那么引用依然存在,垃圾回收就不会被触发,大量内存仍然被占用着
1
2
3
4
5
6
7
8def func():
show_memory_info('initial')
a = [i for i in derange(10000000)]
show_memory_info('after a created')
return a
a = func()
show_memory_info('finished')sys.getrefcount() 这个函数,可以查看一个变量的引用次数。这段代码本身应该很好理解,不过别忘了,getrefcount 本身也会引入一次计数。
而 sys.getrefcount() 函数并不是统计一个指针,而是要统计一个对象被引用的次数,所以最后一共会有八次引用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import sys
a = []
print(sys.getrefcount(a)) # 两次
b = a
print(sys.getrefcount(a)) # 三次
c = b
d = b
e = c
f = e
g = d
print(sys.getrefcount(a)) # 八次手动释放内存
方法同样很简单。你只需要先调用 del a 来删除一个对象;然后强制调用 gc.collect(),即可手动启动垃圾回收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import gc
show_memory_info('initial')
a = [i for i in range(10000000)]
show_memory_info('after a created')
del a
gc.collect()
show_memory_info('finish')
print(a)
循环引用
1 |
|
这里,a 和 b 互相引用,并且,作为局部变量,在函数 func 调用结束后,a 和 b 这两个指针从程序意义上已经不存在了。但是,很明显,依然有内存占用!为什么呢?因为互相引用,导致它们的引用数都不为 0。
Python 本身能够处理这种情况,我们刚刚讲过的,可以显式调用 gc.collect() ,来启动垃圾回收。
1 |
|
Python 使用标记清除(mark-sweep)算法和分代收集(generational),来启用针对循环引用的自动垃圾回收。
标记清除
先来看标记清除算法。我们先用图论来理解不可达的概念。对于一个有向图,如果从一个节点出发进行遍历,并标记其经过的所有节点;那么,在遍历结束后,所有没有被标记的节点,我们就称之为不可达节点。显而易见,这些节点的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自然的,我们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垃圾回收。
当然,每次都遍历全图,对于 Python 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性能浪费。所以,在 Python 的垃圾回收实现中,mark-sweep 使用双向链表维护了一个数据结构,并且只考虑容器类的对象(只有容器类对象才有可能产生循环引用)。具体算法这里我就不再多讲了,毕竟我们的重点是关注应用。
分代回收
而分代收集算法,则是另一个优化手段。
Python 将所有对象分为三代。刚刚创立的对象是第 0 代;经过一次垃圾回收后,依然存在的对象,便会依次从上一代挪到下一代。而每一代启动自动垃圾回收的阈值,则是可以单独指定的。当垃圾回收器中新增对象减去删除对象达到相应的阈值时,就会对这一代对象启动垃圾回收。
事实上,分代收集基于的思想是,新生的对象更有可能被垃圾回收,而存活更久的对象也有更高的概率继续存活。因此,通过这种做法,可以节约不少计算量,从而提高 Python 的性能。
学了这么多,刚刚面试官的问题,你应该能回答得上来了吧!没错,引用计数是其中最简单的实现,不过切记,引用计数并非充要条件,它只能算作充分非必要条件;至于其他的可能性,我们所讲的循环引用正是其中一种。
调试内存泄漏
objgraph,一个非常好用的可视化引用关系的包。在这个包中,我主要推荐两个函数,第一个是 show_refs(),它可以生成清晰的引用关系图。
通过下面这段代码和生成的引用调用图,你能非常直观地发现,有两个 list 互相引用,说明这里极有可能引起内存泄露。这样一来,再去代码层排查就容易多了。
1 |
|
1 |
|
相比刚才的引用调用图,这张图显得稍微复杂一些。不过,我仍旧推荐你掌握它,因为这个 API 有很多有用的参数,比如层数限制(max_depth)、宽度限制(too_many)、输出格式控制(filename output)、节点过滤(filter, extra_ignore)等。所以,建议你使用之前,先认真看一下文档。
总结
- 垃圾回收是 Python 自带的机制,用于自动释放不会再用到的内存空间;
- 引用计数是其中最简单的实现,不过切记,这只是充分非必要条件,因为循环引用需要通过不可达判定,来确定是否可以回收;
- Python 的自动回收算法包括标记清除和分代收集,主要针对的是循环引用的垃圾收集;
- 调试内存泄漏方面, objgraph 是很好的可视化分析工具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